-

口干舌燥,是生病了吗?

2025-04-09

     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每当夜深人静,即将进入梦乡之际,却突然感觉口干舌燥,喉咙仿佛被火燎过一般。心里一边担忧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质量,一边又实在难以忍受那股干渴,忍不住想要大口大口地喝水。此时,不少人心中难免会泛起嘀咕:这口干舌燥的,究竟是不是身体在发出什么不好的信号,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呢?

      先说结论:其实,很多时候,口干舌燥仅仅是由生理性原因导致的,大可不必过于紧张。但倘若补充了足够的水分后,口干的症状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缓解,那就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在作祟了,这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,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

      接下来,咱们就深入剖析一下这背后的原因。

      口干舌燥,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其实十分常见。想要弄清楚“口干舌燥”究竟是不是身体生病发出的预警信号,我们首先得了解“口渴”的感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。

      2015年,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》上刊登的一篇论文,为我们揭示了口渴这一日常行为的触发机制。研究表明,哺乳动物的“渴觉”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渴感觉),主要由“体液体积减少”和“体液渗透压升高”这两种因素引发。

  “体液体积减少”这一原因很好理解:比如长时间运动后,身体大量出汗;或者生活环境干燥,平时喝水又太少,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身体缺水,进而引发口渴。而“体液渗透压升高”则是指人体体液中各种物质含量的占比发生了变化。

      当血液中盐类或糖类的浓度过高时,体液的渗透压就会随之升高。位于头部的下丘脑一旦察觉到这种变化,就会迅速向大脑发出指令:该喝水啦!

      除了“饮食口味重,喝水少”以及“剧烈运动后没有及时补水”这两个常见因素外,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机能逐渐退化,唾液腺也会出现萎缩,导致唾液分泌减少,这同样是让人感到口干舌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      不过,假如你已经补充了充足的水分,但口干的感觉依然没有得到缓解,那就需要考虑近期是否出现了以下几类情况:

      感冒、发热、腹泻:在这些情况下,由于毛细血管扩张、出汗增多,或者排泄物中水分过多,人体会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,自然就会感觉口干舌燥。

缺乏维生素:比如维生素B2,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,对糖、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B族维生素的缺乏会导致口腔黏膜干燥,不仅会让人感到口干,甚至还可能出现口角溃疡、眼睛干燥等症状。

      服用药物:某些药物,如可乐定等降压药以及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,会影响唾液腺的分泌功能,从而导致口干。

      患有口腔疾病:比如腮腺炎或口腔腺体结石等,这些疾病也可能引发口干症状。

     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,大多数情况下,只要对症下药,就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口干的症状。但如果长时间感到口干,并且很难得到缓解,那就需要多加留意,是不是患上了某些长期性的疾病。

     以下6种情况尤其值得警惕:

     干燥综合征: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即身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体内的分泌腺体,导致腺体萎缩、功能下降,进而使身体出现各类干燥症状。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,这不仅会让人感到口干,还可能引起眼睛干涩,甚至呼吸道、消化道也会出现干涩的情况。

     随着干涩症状的出现,还会伴随各类危害健康的并发症。比如,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分泌往往会受到影响,这样一来,牙齿在面对细菌时就会失去一层重要的屏障,很容易出现龋齿。此外,长期眼睛干涩缺水,还可能导致对光敏感、视力模糊、角膜受损等问题。

     如果每天都觉得口干、想喝水,眼睛干涩得仿佛有沙子在里面摩擦,同时还伴有龋齿,那就要注意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。

     自身免疫性肝脏类疾病:这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紊乱,导致其攻击自身肝脏细胞而引发的一类肝脏疾病。部分患者会合并干燥综合征,因此会出现口干、眼干的症状。

糖尿病:如果在长期口渴的同时,还伴有多尿、易饿,且在未刻意控制饮食的情况下体重无缘无故减轻的症状,最好去测量一下餐前餐后的血糖。

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如正常人灵敏,体内的糖分无法完全分解,就会滞留在血液中,使体内渗透压升高,形成渗透性利尿。此时,水分重吸收减少,多余的糖分会进入尿液,并带走身体组织的水分。身体察觉到缺水后,又会发出口渴的信号,如此循环往复。

      尿崩症:这是一种会导致人体液失衡的罕见病症,患者同样会出现口渴、多饮等症状。

      大部分液体在经过肾脏过滤后会返回血液中,而被过滤出的废物与少量液体则会以尿液的形式暂时储存在膀胱中,随后排出体外。这里有一个关键知识点:经过肾脏过滤的液体在回到血液时会受到抗利尿激素的调控,而尿崩症患者的抗利尿素分泌会受到影响,从而导致排出大量低比重尿(清白尿液)。

     正常情况下,人一天的排尿量在13升之间,如果连续半个月超过4升,那就值得引起注意了。

    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:有人口干,可能并不是某些病症直接导致的,而是因为睡觉时经常打鼾,但这同样值得警惕。

      打鼾背后可能隐藏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,它包括阻塞性、中枢性以及治疗相关中枢性三类。这种病症不仅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,还可能会增加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的风险。

      如果长时间出现失眠、打鼾声大、日间嗜睡严重、睡眠时呼吸暂停等症状,要及时去医院检查。

      甲亢:即甲状腺机能亢进症,它会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。因此,甲亢患者的常见症状有体温升高、出汗异常,也就会频繁感到口干,需要不断喝水。

那么,怎样能有效补水缓解口干呢?

      如果确认是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口干,需要对症下药,随着病症的痊愈,口干的情况也会逐渐得到缓解。而在平时补水时,也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。

      每天的饮水量要达标,同时少量多次:成年人每日平均饮水量建议在2500毫升左右,这其中包括身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水、摄入食物中的水以及直接摄入的水。换算下来,每天直接喝水量要在1500毫升以上(相当于三瓶小瓶装矿泉水,或者八杯一次性纸杯的水量)。

      要注意的是,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,因为此时身体可能已经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。最好在不渴的时候也少量多次饮用,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。

      多喝白开水,不要用饮料代替水:饮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,长期饮用不仅不能有效补充水分,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

运动后不要立刻大量喝水,要小口多次饮用:运动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,大量喝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,还可能导致水中毒。因此,运动后应该先休息一会儿,再小口多次地喝水。

     有高血压合并肾功障碍、高血压合并心衰并发症的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饮水:这类患者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,饮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病情产生不良影响,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饮水。

分享